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解读 双创学习 科技创新 健康双创 视频图片 产业联盟 健康商城 商学院
  • 手机版
  • 38-365365 > 视频图片 > 热点追踪 >

    多国青年点赞“一带一路”

    2017-05-14 14:42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杨俊峰

      FazilGasimov(阿塞拜疆)

      Evelyn(新加坡)

      Hawwa(马尔代夫)

      Nargiz(俄罗斯)

      Paula(拉脱维亚)

      Fernando(东帝汶)

      Ng Sheueli(马来西亚)

      Saw Mar(缅甸)

      Radoslava(斯洛伐克)

      Levent(土耳其)

      Adel(伊拉克)

      ParidhiRustogi(印度)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序幕。在参会的各国领袖和精英步入会场之时,会场外各与会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代表们也开始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讨论。大家探讨本国和“一带一路”的关系,讲述自己心中的中国,并且认真地向高峰论坛提出自己关于建设“一带一路”的思考和建议。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声音。

    FazilGasimov(阿塞拜疆):

    愿意与中国共享“一带一路”

    “我目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阿塞拜疆的非政府机构工作,这家机构的目标是保护并促进阿塞拜疆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其传统音乐。

    阿塞拜疆政府紧紧跟随并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我很高兴看到在重建古老的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中国和阿塞拜疆有着共同的利益。阿塞拜疆不仅坐落于丝绸之路沿线,而且还同地区合作伙伴以及中国共同发起并实施一些项目。比如,去年阿塞拜疆和几个地区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了一条跨越里海的交通路线,以确保‘一带一路’沿线商品的无障碍运输。

    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了,我想对我们的领导人说,你们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所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对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青年代表,我希望你们能够在青年就业和为所有人提供平等机会方面多花时间。”

    Evelyn(新加坡):

    给民众带来更多信心

    “我目前在新加坡做私人教师和志愿者工作。

    据我所知,‘一带一路’的目的是推动沿线国家的贸易,让这些国家发展更快。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倡议,它能给民众、贸易者都带来更多信心。‘一带一路’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工作文化和贸易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商人来到我国做生意。‘一带一路’会促进投资,带来更多商品,让我们能从中获益。”

    Hawwa(马尔代夫):

    小国也可以大大获益

    “我是马尔代夫文化教育部遗产司司长,我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保护马尔代夫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

    马尔代夫能够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极大益处。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战略性地理位置的马尔代夫,从古至今就是东西方之间的连接点。目前中国正在帮助马尔代夫扩建国际机场,让乘客容量增加至每年700万人次,这将促进马尔代夫的经济发展。马尔代夫虽然是小国,却能从这一举措中大大获益。

    关于如何建设‘一带一路’,我的建议是要关注青年。我们要给年轻人赋能,让他们有机会去做领导者。”

    Nargiz(俄罗斯):

    改善基础设施

    “我是一名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研究生。

    我认为‘一带一路’一定会极大改善我的国家的基础设施。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去改变世界。”

    Paula(拉脱维亚):

    最重要是求同存异

    “我在拉脱维亚的一个青年非政府组织工作。

    拉脱维亚去年签署了‘一带一路’的协议。‘一带一路’能够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贸易、交通连接。有了‘一带一路’,像拉脱维亚这样的小国家也能参与到建设更加多样化、更加高效的社会进程中来。

    我认为建设‘一带一路’,最重要是求同存异。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的不同不仅不会让我们彼此分离,反而会把我们联系到一起。我们要知道我们哪里不同,为什么不同,而且必须保持这样的不同,才能做自己。了解这一点以后,我们彼此之间将消除壁垒,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关于中国,我认为可以用多样性来形容。中国是一个文化丰富、经济发达的国家。‘一带一路’改变了我对中国的成见,打破了我所有的刻板印象。它丰富了我的见闻,让我有机会见到这么多年轻的、有影响力的、在自己国家文化事务方面的意见领袖。回到祖国以后,我会成为一个心态更加开放的人。”

    Fernando(东帝汶):

    加大各国经济融合度

    “我是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同时也是东帝汶一家智库的成员,主要研究和平、冲突和社会发展。

    我认为‘一带一路’是拉近人们距离的一个崭新的经济计划,旨在实现融合度更大的经济发展。我认为中国一直都很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近3年,我们的政府也在积极加入‘一带一路’的对话和会议。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巨龙走向世界,将会创造更多的繁荣。中国将团结各国,改善国际秩序,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机会。

    我认为建设‘一带一路’关键在于解决好经济发展问题。自古以来,世界就围绕着经济体系发展。如今,经济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因素,我认为我们急需改变经济体系,创造一个基于社会发展平衡、可持续和包容的经济体系,这是建设‘一带一路’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另外,我觉得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的话,应该是兼容并蓄。这并不意味着它盲目接受其他社会的观点,而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用正确的方法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Ng Sheueli(马来西亚):

    “一带一路”蕴藏无限机遇

    “我现在在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学习。

    我想谈一谈‘一带一路’和马来西亚的关系。丝绸之路的第一个海外站点,就在马来西亚,一个叫做马六甲的城市。历史上,各国与中国在这里进行香料贸易,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流站。马来西亚地理位置处在贸易路线的中间点,所以他们选择了这里,选择了马六甲作为贸易中点。

    ‘一带一路’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在未来一定能促进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

    Saw Mar(缅甸):

    创造更和平的世界

    “我是社会学专业大四学生,同时在缅甸的非营利组织工作。

    2016年,昂山素季女士访问中国,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会见。他们讨论了有关中缅在经济发展和解决冲突方面的合作。同时讨论了‘一带一路’项目,中国的昆明和缅甸城市曼德勒将连接起来,它将给两国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遗产带来很多机会。

    我认为一个更好的世界应该是更加可持续、更加和平的。‘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Radoslava(斯洛伐克):

    养成尊重其他文化的习惯

    “我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国政治专业学生。

    我觉得‘一带一路’是增强斯洛伐克和中国合作的好机会。同时,斯洛伐克人民也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棒的计划。我相信它将会增强我们两国的关系,使两国能够互惠互利。我们应该互相了解、互相探索对方的文化。

    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更加尊重对方。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文化、宗教、想法和视角。我们应当养成尊重其他文化的习惯。如果我们能更加宽容,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好。

    在参与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活动中,我跟来自60多个国家的朋友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文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跟斯洛伐克很不一样,它让我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尊重。

    我来中国已经一年了,这已经成了我的家。我喜欢中国食物、中国人和中文。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爱你中国。”

    Levent(土耳其):

    “一带一路”是消除偏见的好机会

    “我是土耳其文化大学的一名学生,专业是考古学和艺术史。

    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土耳其和中国再次相聚、共同协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土耳其有很多高铁工程项目,中国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很多帮助。我认为在未来,土耳其和中国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另外,‘一带一路’还是个消除偏见的好机会。

    在我看来,中国是个井井有条、勤劳努力的国家。我真心希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丰厚成果,因为‘一带一路’建设会给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带来很大益处。”

    Adel(伊拉克):

    让距离遥远的人走得更近

    “我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读。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我很期待。它会让距离遥远的人走得更近。伊拉克已经和中国签署了长期能源保护的备忘录,我希望‘一带一路’能够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

    关于如何建设好‘一带一路’,我的建议是从教育入手。通过教育,我们才能知道我们之间是不同的,同时接受这种不同。虽然我们的皮肤颜色不一样、宗教不一样,但我们身体里流着的是一样的血。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此外还很多元。中国人理想崇高、团结一致,一起为共同目标而奋斗,这也是我想在自己国家实现的事情。”

    ParidhiRustogi(印度):

    注重环境保护

    “我是印度德里科技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印度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印度和中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它们的合作可以在未来取得许多成就。作为古代丝路上的重要国家,我期待印度早日加入当代的‘一带一路’。

    关于建设‘一带一路’,我认为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世界上每个人和每个有机体都面临的问题就是环境。通过关注水源、空气和食物,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环境做一点事情。

    我发现我们对中国还有不少刻板印象。我希望人们能更多关注中国美好的一面,包括文化遗产、人民善良和热情的性格等。”

    责任编辑:钟贤富
          中国双创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公共服务重点网站。本网站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创新创业发展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协议 | 发展规划 | 常见问题 | 合作洽谈 | 网站声明 | 广告报价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5-2016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040089号-13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6层  邮编100089 联系电话:010—53684885 电子邮箱:ceic1010@chi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