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我国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对农业农村领域各项改革作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从深化农产品价格制度改革到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从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到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从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渐次展开,这些改革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其中,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场标志性硬仗,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迈出了农产品价格制度改革的重要步伐。 从东北三省一区的改革进展来看,“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新机制建立了玉米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政府作用,激活了玉米产业市场、要素和主体,正逐步扭转玉米产业价格失灵、库存积压、市场萎缩的长期积弊,显著提高了国产玉米的竞争力。改革的巨大红利正在玉米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不断释放。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不仅为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源泉,而且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加改革的化学反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所以关键在改革,动能在改革,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等深层次矛盾。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是玉米供大于求,库存积压严重,而这次玉米结构的调整,不是简单要农民种或不种,没有干预农民生产自主权,而是通过收储制度改革,以市场价格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生动诠释了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玉米面积明显调减,大豆面积显著扩大,杂粮、饲草面积都有增加。思路一转天地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不仅为农业结构调整腾挪出巨大空间,更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趟出一条坦途、夯实了基础。 今天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全方位变革,需要攻坚克难。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就是在不断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深入推进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涉及到上亿农民的利益,涉及到财政负担问题,涉及到收储企业的利益,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担心。但改革目标明确后,一项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取消临时收储后,没有人收粮怎么办?那就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入市收购;没有钱收购怎么办?那就建立信用保障基金,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价格下跌过多,对农民收入造成影响怎么办?那就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保护种粮农民基本收益。这次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就是这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走出了一条阻力小、效果好的改革之路。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在改革过程中还有很多绕不过去的坎,有很多必啃的硬骨头。如何取得共识、凝聚合力、减少阻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都是改革者必须面对的课题。这也提醒我们,对于认准的改革方向,就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关键时刻,改革就要敢于较真碰硬,就要坚决迎难而上。惟其如此,才能跨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一座座大山,走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大道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三农”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不仅需要改革者勇于担当、锐意进取,而且需要改革者用好改革智慧,直面困难和挑战,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做好各项改革准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上,用能得力、举爱得心,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