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5月,浙江一3岁男孩、湖北省一4岁女孩、江苏省一7岁女孩,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3岁男孩死亡,最后全国叫停鱼腥草注射液。此外,这些年来,类似“5岁孩子服用利君沙致死 ”、“4岁女童头孢唑肟静脉输液致死”等新闻常见诸媒体。 治病药为何成“夺命”药?据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援引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的比例。 与儿童用药不当导致悲剧的高比例对比,虽然国内儿童用药市场容量及潜力也很巨大,但由于儿童药品研发难、儿童药品缺乏临床经验、制药厂生产儿童药品利润低、报批难等问题,致使儿童专用药匮乏,中国儿童药剂数量占比不到10%,从规格、剂型、品种全都缺,医院只能以成人药物和剂型代替儿童药物或剂型。这种儿童专用药的稀缺及用药“成人化”现象,以及儿童用药在用法、剂量、产品类型以及说明方面的诸多隐患,也让开头我们提到的儿童用药不当致残、致亡的案例频频发生。 而很多时候,家长们也并不太讲究药物是否符合孩子年龄,用量也是模棱两可,甚至只在乎效果快慢。可以说,大人吃一袋,孩子吃半袋的习惯基本家家都有。而且为了避免孩子小病拖大,稍有头疼脑热,大药堆小药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却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所以作为宝宝的保护神的家长们,请杜绝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 “成人化”用药方式,切实的将儿童要儿童药的理念深入在心,千万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或者过失,造成了宝宝不可逆的遗憾。 护童安全,护彤建议现在,新出台的医保政策明确加大了对儿童用药的支持力度。新版目录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保障范围。新版药品目录新增了91个儿童药品品种,药品目录中明确适用于儿童的药品或剂型达到540个。可以看出,这次的医保目录切实表现出了对儿童用药问题的极大关注。在用药安全方面,还有一些用药注意事项需要妈妈们谨记: 1、拒绝减半用药,儿童用儿童专用药。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天有数百人死于不良用药,其中儿童占32%。这么大的比例,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多数家长习惯于给孩子选择贴合病症的成人药,再去 “靠掰靠蒙”出孩子的剂量。事实上,不同年龄段的人用药都有不同要求,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应该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综合换算,所以儿童用药要比成人用药更加严格。 2、服药遵医嘱。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时,习惯于自作主张给孩子吃药。殊不知,这样的用药方法很可能会造成用药不对症、药品剂量过大或不足,或是联合用药时出现配伍禁忌和拮抗作用,从而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所以,为了减少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彤建议家长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进行给药。 3、症状见好仍需坚持。药物治疗都有个疗程,患者不能自觉症状改善就停药。在一个完整的用药疗程内,如果随意间断用药或停药,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会使疾病复发或发生“反跳”,病情变复杂化,甚至产生耐药性而增加治疗的困难,所以症状见好仍需坚持。 4、吃药勿混搭。虽说苦口良药,但大人都不爱喝,何况是孩子,所以很多家长不得已在喂药过程中寻求“捷径”,即把药溶在牛奶、糖水、稀饭中喂给宝宝。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将药品融入到其他液体中很容易影响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对于服用药物的最好的办法还是温水送服。同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专门针对宝宝口味的药品,也建议妈妈们可以优先选择。 5、用药经验不如用药科学。家长们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用药物,也要了解儿童药品的成分对于孩子是否安全有效。比如有些药品中含有“金刚烷胺”,它属于抗病毒药物,最早是在二十年前,“病毒灵”就是这种成分,对于大人无妨,但对于小孩则伤害很大,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孩子,肝、肾等器官发育未成熟,肝、肾功能不全,器官很容易被药物损伤。而金刚烷胺主要靠肾脏排泄,90%以原形随尿排出,可能对肾脏有一定的肝肾毒性,所以建议家长们一定要看好小儿感冒药的成分,千万不要购买含金刚烷胺成分的药品。 |